儒源动态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2018/7/13 19:11:49



旅行的意义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会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你的方式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就是在智慧世界里的一次次旅行,在知识海洋里的一次次遨游。

人只有借助读书,才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读书,有时候是在世间旅行,沿着历史的河流溯流而上,去看那千年以前的盛况,与古人坐而论道;有时候是地理的旅行,在氤氲的文字里游遍三山五岳、希腊罗马、英伦风情。

《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心骛八极。读书给与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思考,让思绪连接古今千年,心为所动,情为所感,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读书,让人的内心世界无比丰富,小小的书房,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是读书,毕竟不是亲历亲见,少了身临其境的验证、印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文字无法表达的。









不去敦煌,怎么体验优雅的雕塑、恢弘的笔画和经卷上的唯美书法;

不去西藏,怎会知道天可以那么蓝,怎会体验那经幡上所承载的希望和幸福;

不去壶口瀑布,怎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和博大......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但是却不去炫耀,默默地不说话,如同摊开的一本书。需要有心的人,用脚步一步一步去丈量,用心一点一滴去阅读。











两千多年前的泗水河畔,先师孔子和他的学生趁着春光,踏歌而行,继而周游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孔子与弟子开阔眼界,在天地大课堂增进学识、修身养性,足可见旅行对人格养成与知识形成的作用有多么的重要。

当今时代,教书育人不再是狭义的知识传授与技能习得,而是以人为本,从生命发展的角度,立足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培养社会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幸福快乐、自主自律、思想创新、能力多元的人。










游学可以让孩子们“亲眼看、亲口说、亲手摸”,因此有着读书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教育其实源自于生活,来自于生命自身的经验;没有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没有成长。









旅行的形式走出去,孩子们才能更真切地领略古圣先贤的风采,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味,发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深层律动。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真正吃透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置身其中,躬行实践。










夏令营第6天,我们从内心出走,来一场更加贴近内心的旅行,脚步所到达的地方我们的心也在到达,脚步所丈量过的土地会烙上我们心的印迹。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温度和热情,我们触摸到了千年的文化和智慧,这一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这一天,我们无比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