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2018/7/14 19:56:52


心若定,何须追逐

心若安,何须浮躁

心若静,何须飘摇






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的领导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圣王之道”。《管子·法禁》:“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

曾国藩认为:“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意思是心静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微,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认真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浮躁。

心静使人理智,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人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处理,往往会柳暗花明。






汪曾祺在《无事此静坐》中说: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惟静,才能关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布满盎然的兴致。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我天天早上泡一杯茶,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却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楚起来、生动起来。

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心若静好,幸福常存。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抚琴、对弈、执笔、习画、品茗“德行好少年”们在国艺体验中养静气、戒躁气、成大气。


古琴

琴,弦底松风诉古今。红尘里,难觅一知音。

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














书法


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艺术。从笔墨触纸的那一刻起,灵魂便随之沉淀下来。这是一门急不得、噪不得的艺术,久而久之,性情也就变得沉静。遇事沉稳,不急功近利,这是书法人的灵魂。













国画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国画讲究意境、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学习国画可以培养气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武术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武术不仅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武术不仅可以提高自我的防护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













把握自己的力量,活一场适合自己的人生,让心态慢下来。路在脚下,给自己做一份合理的安排,不忘初衷,悠然向前。不管是命中注定的磨难,还是命运的临时考验,都能泰然处之,活一份自在,活一份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