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唯有记住 才能重逢

2018/7/22 18:55:04


瑰丽的灯火万家

摇曳的烛光千盏

不如你梳着麻花辫

坐在床头时

眼里闪烁的星光璀璨






夏幕浓郁,草木葱茏。

任时光如水,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依然会珍藏着一份最真挚的情感——爱。

后来,那柔软被时间不知不觉地锁进了盒子,当我们点燃一盏灯火,追思起先人或往事时,就像拿到了盒子的钥匙,打开了那最珍贵的、被尘封已久的记忆。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已经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人生无非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我从哪来?”也许是孩子们经常提问的一个问题。

我从哪来?手捧灯火,静立默然,你便会追寻到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时刻,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也许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可能是一缕暮色黄昏的袅袅炊烟,亦或是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而那些不能再见的人,唯有依靠着我们的爱与记忆活在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里。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







在国外漂泊多年的意大利青田总商会前会长姜文耀,每年清明,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携家眷回乡扫墓。他说:“我们这一代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最深,我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就不由簌簌而下。”

叶落归根,生者寻根。有灯火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每一个祭奠先祖、追宗溯源的日子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生命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祖先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世间所有人存在的意义就是,所有爱我们的人肯定着我们的存在,并对我们有着深深的记忆。当世界上最后一个铭记着我们的人消失或是不再肯定我们的存在,那我们便真的不再属于这个世界。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说过:“爱,是我们死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能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

被人爱着,被人记得,这是世界上最普遍而美好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没有忘记的亲人,可能是父母和长辈,也可能是身边的朋友。但愿你可以用这摇曳的烛火链接彼此的世界,无论再过多少年,让这份爱一直保存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我希望,那些我们回不去的家乡,没能守护的家人,只是短暂与我们告别。

终有一天,我们会重逢。

但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