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不曾遗忘 我们就不曾分离

2019/1/30 19:57:42

想为你写一首歌

穿过浩瀚的岁月烟尘

横跨冰冷的风花雪月

在你老去的时候 唱给你听


这个世界很奇妙,每时每刻都会有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也有一个个故去的生命。



当真正的离别与死亡来临,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着一丝恐惧。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一个人故去后,所去往的另一个世界是宛如无底洞的黑暗——还是诸如一些童话故事中的天伦仙境。



在国人的观念里,“死”一直是一个很忌讳的字。在我们现有的教育方式中,也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

平日里,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但当我们真正置身事内的时候,才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的意义。以至于漫漫人生之路上只有快到终点时,我们才能想起那些遗忘在内心深处的至亲之情。



伟大的哲学家富兰克林曾说:在还没死亡以前,人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我们也都曾向长辈问过同样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去哪里?

而我们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他睡着了、去旅行了、变成星星去天上了......



还有那一句问的最多的:“我从哪来?”

手捧灯火,静立默然,你便会追寻到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一颗千年古树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也只有一处。这便是中国人融入血脉中的眷念,亦是我们生命的来处。



其实,人生无非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而对于那些对世界还怀着一丝好奇心的孩子们,幼小的他们可能还无法真正的理解离别与死亡的意义。

人们虽然死了,离开了,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生命的补充,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它是必须的,也是自然的。所以当孩子们都能正确的认识、接受“死亡”,才是我们对生命最大的尊敬。



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未曾忘记的亲人,可能是父母和长辈,也可能是身边的朋友。我们都希望,在孩子的脑海里,可以始终存在着他们的样子,和他们陪伴的温暖时光。



三毛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和足迹,能被另外一个人永远地铭记或怀念,这就是永恒。 

被人爱着,被人记得,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最美好的事情。生与死本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给“死亡”赋予的仪式感,正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倘若我们能直面“死亡”,它就不是恐惧,也不是终点,而是亲人另一种形式的陪伴。



那些不曾忘却的美好记忆,没能守护的家人,我们相信他们只是短暂与我们告别。愿孩子用这摇曳的烛火链接彼此的世界,无论再过多少的光阴,能让这份爱一直保存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叶落归根,生者寻根。有灯火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当闪闪发光的时刻到来时,我们对它的最高礼遇,就是记住。

终有一天,我们会再次重逢。

但在此之前,一定要记住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