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以爱之名 伴你成长

2019/2/11 19:55:39


这个世界上

一定要付出爱 才能收获爱

因为 爱与被爱

都是最美好的事情





任沧海桑田,风云变迁,“仁爱”始终是无数仁人志士执着追求的至高境界。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说:“仁者爱人。”

程颢先生慨叹“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从汉字本身来看,“仁”是“二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仁者爱人”也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爱别人呢?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

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是他们天生都如此吗?





研究表明,孩子天性中就有善良和同情等品质。婴儿一岁前会在别的孩子哭时一起哭,这是他对别人情绪的感应;幼儿一两岁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玩具或食品去安慰哭泣的孩子,他在试图帮别的孩子减轻痛苦;到了五六岁,孩子就会主动安慰伤心难过的孩子。  

既然“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现代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对同伴表现出自私、冷漠甚至是幸灾乐祸的一面呢?

这与我们的后天教育、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有关。也许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受影响只爱自己不爱别人;也许父母长辈溺爱孩子,让他成为家庭的中心,作为中心的他习惯了聚集所有人的爱于一身,而没有学会将爱分享出去;也许父母在孩子表现出爱心的时候,告诉他“不要多管闲事”…… 




更有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不需要付出爱心,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父母了,也知道关心他人了......殊不知孩子的仁爱之心不是一下子养成的,它同孩子的其他习惯是一样的,需要从小在生活和学习中慢慢养成。

《爱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教育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赋予孩子一颗仁爱之心。仁爱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最不可缺失的一课。

孩子的爱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父母、学校的培养和引导。我们通过正确地引导可以让孩子学会感受整个世界,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爱心、善心;对于身边的弱者,让孩子学会关心、同情,并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学会与人为善、理解别人,信任并尊重自己的朋友伙伴,让孩子拥有真正的仁爱之心。



当有了爱,孩子不再会为了一个玩具而吵闹不休;

当有了爱,孩子不再会为了分享美食而大打出手;

当有了爱,孩子不再会排斥其他的同学;

......

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我们始终坚信,善于发现爱的孩子心灵一定是美好的,也一定是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意付出爱的孩子能真正收获别人给予的爱,才能在未来社会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可能。



学会发现生命中的爱与美好,一定会为孩子的未来驱散黑暗与阴霾,铺满黎明的曙光。

亲爱的孩子,勇敢地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