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2016年金辉讲师团授业班”——研读《大学》,感悟“大学之道”

2016/6/27 9:12:47

《大学》

在止于善者

在亲民

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6月26日,“2016年金辉讲师团授业班”已课程过半,学员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修正自己,在学习中获得新的成长与收获。 



“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身为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最恰当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



在本次授业班中,我们有幸聆听儒源文化集团创始人、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女士及马莲老师分享授课的技巧。以下为部分课程节选:


授课技巧


渡人先修己,一名好的老师首先要将自身的污垢剔除,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



金辉校长说:“我希望自己每讲一堂课都可以帮助一些人顿悟。二十几年的授课经验让我觉得当一名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一堂课是老师能独自完成的,它需要各方面工作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课程。”


作为一名老师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根据场合的不同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在教课时要放低自己,利益他人,给别人上课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学习。


大学之道


朱熹先生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也。”



《大学》开篇便告诉我们什么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阶段有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苏树华老师和朱严华老师是如何理解“大学之道”的。


《大学》不是物质之学,不是知识之学,而是心性之学。体即为一,用即为多,体用如如,是名大学。


“大”即有容乃大。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学”便是切合了这个“大”字,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方称为“学”。这个“学”是本然的智慧,本然的妙用。



《大学》中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格物”,格者,格斗。与自己的贪嗔痴格斗,与自己的不善格斗。物者,事相也,挂碍也,障碍也。凡是挂碍、障碍,皆是累赘。既然是累赘,就应该消除它,恢复我们轻盈洒脱的精神生活。消除心上的障碍,就是格物。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发于心而感于物。德音雅乐是人类心性自然的流淌,一歌一词,含意隽妙。让每一位“金辉讲师团授业班”的学员在清雅音乐中,放下生活的嘈杂与喧嚣,把握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