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校长论坛精彩回顾丨田建国教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实处需要做好六个坚持
2016/11/20 11:32:3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就要在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教育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历史发展背景和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的基础上,突出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即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11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教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带来《把传统文化落实到实处》的分享,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对立德树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人”不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
立德树人要做好六个坚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这个本源价值在相当长时间内被我们淡忘了。改革开放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政治运动服务。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现在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教育,教育要融入生活,潜入人生,“认祖归宗”,“重新姓人”。
现在,学校育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但做起来次要。人们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GDP崇拜”,就是学位点、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等。
领导和教师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对教学缺乏投入,对育人缺乏热情。有位“985”大学校长用了四个“太”字描述当前问题:外面的世界太功利,学校的氛围太浮躁,虚拟的世界太精彩,科学的精神太淡漠。育人是学校最初始、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今天这一职能却被边缘化了。育人意识淡化是当前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学生是权利主体,要把学生看做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把教育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我们要鼓励引导每个学生发现自身个性天赋,为每个具有个性天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生长的优质教育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和张扬个性,让每个学生获得人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发展经历和成长经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大爱为本。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什么是好教师?第一,要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第二,要把学术研究作为追求。这两者结合,就是最好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好教师胜似父母,因为父母只不过给了孩子生命,而好教师能让孩子过好一生。师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越母爱。师爱有三个层次: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更要关心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师爱是包容的,既要鼓励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要包容学生的调皮、幼稚、个性和暂时的落后;师爱也是严格的,对学生的学习、为人和做事要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循循善诱,这同样也是对学生的爱。
在引导中融入要求,在生活中蕴含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导向,在服务中潜移默化。建立健全学生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服务第一,你服务得越好、越及时,说明你越有价值。
引导学生要做好六个管理体系,第一个学业发展服务体系、第二个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第三个心里咨询服务体系、第四个困难资助服务体系、第五个素质拓展服务体系、第六个思想教育服务体系。
坚持研究学生前提要处理好,认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对学生思想分析评价,有进步一面,也有问题一面;有令人振奋一面,也有令人忧虑一面。看待学生,既要看主流,也要看支流;既要看成绩,也要看问题。
二是显流与潜流的关系。我们要有见微知著的本领,及时洞察发现潜流。对那些蕴藏着的积极的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行为等“潜流”,要积极引导;对那些消极的、落后的、不健康的“潜流”,要保持警惕,及时掌握,力争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常流与变流的关系。常流是正常的、便于掌握的情况。变流具有盲目性、杂乱性、突出性、不可预测性特点。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上述三个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联系的实质是相互作用,这三个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关系相互交织,复杂多变,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一定是以学生长远利益为本,而不是学生的短期的期待。
中国和美国的中学校长,讨论什么是最好的中学校长。中国校长认为,最好的校长就是让学生进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升学率要高。美国校长认为,我能够把我的学生培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学校长。因为我们现在不可能预测20年、30年后有什么样的工作,也不可能预测整个社会发展有多快,所以我让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教给他方法,教给他怎么学习,这就是我最成功的地方。正像一位哲人所言,“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未来是我们塑造的。”农业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可管用一辈子;工业时代,读十几年书,才能用一辈子;到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使用一辈子。
本期编辑:潘倪梦
摄影:孔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