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016/11/28 8:36:56

长幼有序,看似是小事,其实是培养人有序的生活,这种有序的生活反过来也就陶冶了人的心灵,使人的心灵有序。山东儒源文化集团高级导师朱严华老师以经典解读何为明人伦,如何做到长幼有序。

朱严华老师经典解析


《孟子·滕文公上》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夏朝的学校叫学校,殷朝的叫庠,周朝的叫序,三代的学校名字不一样,但是所教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三代大约有2000年的时间“学则三代共之,”在学校当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皆所以明人伦也。”学的都是明人伦关系,明长幼有序,明各自的身份与责任。

我们现在来学习就是来明人伦、明伦理关系的,什么是人伦?作为人道这一伦的生命我们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样子、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义务?应该向谁学习?应该学习优秀的别人,做优秀的自己。

但是我们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当中,有时候慢慢的不再向人当中优秀的人去学习,我们向人当中一些不优秀的人学习,甚至开始向动物界学习。我们这么多年学习,学竞争,和谁都争,为什么,因为我们向动物界学习,我们学习了一个法则叫弱肉强食,叫适者生存,我们就是要争,我们不争好事就落到别人身上了,我们就捞不着了。现在单位里面同事之间本来是那么好的缘分,但是争名夺利,有的同事之间还反目成仇,家人都反目成仇,何况同事之间呢,这些就是受动物界法则的影响,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的先生是监狱的狱警,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服刑人员,如果去调查一下他们的卷宗,不同程度的都是因为和别人去争。绝大部分服刑人员最具有的特征那就是跟你争,他是正确的别人全是错误的,整个社会都是错误的只有他是正确,然后谁都恨。有一个犯人已经蹲了十几年了,家是青岛的,现在得癌症,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但是家里没有人来接他保外就医,监狱就派车送回他青岛,但是依然没有人接他,因为他一直向动物去学习,不向人学习。他的父亲、母亲去世的时候在青岛留下一个五十多平方的房子,当时他和他哥哥就争这个小房子,然后他把他哥哥杀了,她嫂子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了蹲了两次监狱的男人又生了两个儿子,生活也很拮据,这次把他送回家,他还说这房子他也有份,还是依然想回去争。就在那一个当下,我的先生对人心学颠倒了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人怎么能向动物去学习呢。但是现在社会到处讲竞争,就是向动物学习,人要向圣贤学习,圣贤是“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君子是不争的。

《礼记·礼运》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这“十义”是古代圣哲所界定的道德原则,他是一种原则。

长惠、幼顺、兄良、弟悌这四义是吻合我们今天讲的长幼有序的。当长辈的应该怎么样,当长辈的要惠及晚辈,做的事要有益于晚辈的人生,有益于他们光明的生活。我去坐都市公交,有一个大约60岁的长辈,我已经排的很往后了,他后来到的,但是他站在了我的前面,没有关系,因为据说台湾孕妇、老人和孩子是可以优先站到前面去的。过了一会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拿着两根烤肠给爷爷吃,到了要检票的时候,少年要到后面排队,爷爷拉住了孙子,一起往前挤。这个长辈就没有做到长惠,他把孙子推向了一个黑暗的小路。

《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长惠,什么是长,年龄大我们就是长吗?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大家来看一下何谓尊长,一是“爵一”这个人有爵位,二是“齿一”这个人年龄大了,三是“德一”道德德行在他整个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符合这三者,就是尊长。

《了凡四训》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我们应当敬重什么样的人?第一是年高、年龄大,第二是德高,第三是位高,第四是识高。德高最关阴德,一个当长辈的,能不能领好晚辈,让晚辈的小孩子尽好他的责任,将小孩子引向光明,是家中的老人应该尽的责任。孔老夫子阴德太大了,到清朝的时候他的子孙不用考试就是四品官,到了民国时期,他的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给蒋介石说已经没有皇帝了,我们也不世袭四品官员了,蒋介石不同意,就封孔德成包括他以后的嫡系子孙都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唯一一个可以世袭的官职。孔老夫子的阴德大,所以到现在他的阴德还在荫庇着子孙。

我们说的什么话利益人家的家庭了,我们做的什么事利益人家的家庭了,只要我们对人家有利益,他都会返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返到我们的家庭当中来。所以德行是最重要的,南怀瑾先生说:“人生以立德为事业”人生最大的事业是什么?立德。


本期编辑:潘倪梦

摄影:赵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