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马莲老师丨《弟子规》教你如何讲“信”

2016/12/22 17:05:34

     《孟子》中说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信者,人言也,言为心声,心灵的语言,心灵的信息,说到做到,不说,心念一动也要做到。今天,山东儒源文化集团马莲老师给金辉讲师团的学员们分享了《弟子规》是如何讲“信”的。


信之一   言为心声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我们但凡开口说话,一定是要以信为先。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于是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占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这就是晋文公关于守信的《攻原得卫》的故事。《季札挂剑》则是说没有说出口的话,只要动了念头,也要遵守信用,更何况是已经说出口的话呢。

诈语是不真实的话、假话、欺骗的话,妄语则是随意说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或是说过了,无法付诸实践的话,这是我们在日常中应该戒除掉的。

有时候说话说多了真的是好吗?《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墨子的弟子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孔老夫子弟子中在言语方面很有名的两位弟子是宰我和子贡,子贡最著名的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外交家,但这个故事结果真是孔老夫子想要的吗?所以我们在说话时“要么说智语,要么说爱语,要么止语。”

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大学》里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


信之二  见真知的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孔子说“视思明”,我们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是听到的。孔子被困陈蔡时,绝粮七日,后来一个弟子从外面找到一些米回来,让颜回去煮饭。煮饭的过程中,子路看到颜回偷偷吃米,就告诉了孔子,孔子让子路不要着急,要问一下颜回。孔老夫子对颜回说,刚刚梦到了先祖,所以想把刚做好的米饭先祭祀先祖。颜回说到,这些米饭不能用来祭祀了,因为刚刚在看饭是否煮好的时候,碳灰掉到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先抓来吃了。孔子叹息到:“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情,不要主观臆断,妄加推测别人的行为目的,并轻易地传播出去。对传闻中的事情,不了解别人的真正意图时,不要轻易再传给他人。我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层面用人心去思考问题,肯定是不全面的,当用道心去思考时,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对的。不要妄加揣测别人的行为进而传播别人的行为。对传闻的中的事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再传给他人。有个成语就叫做:“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从道德上来讲,是应当抛弃的。

那什么样的话可以不承诺呢?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怒”字上面是奴下面是心,发怒时是奴隶,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的。

信之三  改过迁善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要去改正。《道德经》上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改过要有三种发心:耻心、畏心和勇心。

信之四  德才兼备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论语•子罕》中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

信之五  誉恐过欣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唐代名相魏征成就了唐太宗的开元盛世,有魏征在侧,纠正了很多唐太宗的错误,因此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并亲书墓碑,下诏陪葬昭陵。 

信之六  改过自新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错是不知者无罪,而恶则是明知故犯,不小心犯的叫错,明知故犯的就是恶。《后汉书王烈传》中有记载“昔为盗牛者,今为守剑人”的故事。“文过饰非”这个词源自两段名言:《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杂篇•盗跖》:“辩足以饰非”。犯了错误不要紧,要发自内心努力去改正,而不是用一些语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本期编辑:丰帆

摄影:孔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