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不是“我要你成长”,而是“我和你一起成长”

2017/7/28 8:25:16

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

不难

难得的是父母蹲下来

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我们是一样的生命

我们彼此尊重

我们一起成长



“德行好少年”国学夏令营21天营Day19

生命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它萌芽自父母的精血,嗷嗷待哺于小小的襁褓中;蹒跚学步时父母紧紧跟随,书声琅琅中亦有父母殷殷盼望。它走过花季,穿过雨季,一路行来,风景美丽多变,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不过,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正确的付出爱。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可能无师自通,也不可能仅凭道听途说就做得好,须得父母摆正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践行,与孩子共同成长。



所谓育人先育己,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成长中不仅需要物质的供给,更需要心灵的抚慰,所以只有父母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提供给孩子完美的生长环境。或许有父母认为自己比孩子更高明更有远见,但事实有时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比孩子做得更好,至少我们应该低下头来和他们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是道心对道心的影响,是良知与良知的共鸣。王阳明先生一生提倡“致良知”。他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道心良知就是定盘针,只可惜很多父母颠倒了本末,不致力于良知的开发与妙用,反而在枝枝叶叶等末节上大用心力。若能在致良知上下得大功夫,良知自然会越来越清澈,人生也会越来越自在,亲子关系更是越来越和谐。



养在鱼缸里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热带金鱼放到宽阔的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它们就可以长到一尺。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自以为是的保护只会像鱼缸一样,让孩子无法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释放天性的空间,而不是把他们拘束在贴着父爱母爱标签的鱼缸里。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获得父母的信任、赞美时,便感觉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增强了自我价值,开始努力达到父母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值得赞扬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期望、尊重、珍惜这些孩子。简单的说,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其抱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有差距、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如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寻找自己与其他父母的差距。很多父母的眼睛总是盯着孩子,总是在孩子身上下各种功夫,自己却很少学习和修炼;尤其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更是恨不得把孩子搓圆捏扁,而不是认真找找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是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很难让孩子改变;只有父母找准了角色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断学习、升级,孩子的生命才能真正绽放精彩。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也许父母能给孩子的时间不同,但不管是在家里也好,在外面也罢,做游戏也好,吃饭也罢,电话里也好,邮件也罢,一定要舍得花精力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共同享受这种亲子相伴的快乐,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


重视阅读的力量吧。父母应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并且跟孩子一起阅读,如此,才能及时体察到孩子的改变与成长,才能减少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与误解。要知道,孩子普遍有一种心理——“你们都不这样做,为什么要求我”,只有父母首先做到坚持读书、学习,才能更好的带动孩子,为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扫清障碍,顺利的与孩子共同成长。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范本。一对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若能“好好学习”,孩子自然能“天天向上”。




农民种庄稼,

光靠勤劳,不行,

只有懂得稼樯之道才有好收成。

父母教育孩子,

仅有爱,不够,

只有明了教子之道才有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