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有一种陪伴,一直在心间
2017/8/12 15:53:15
我们曾经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
本来互不认识
但落地之后便结为一体
结成冰 化成水
永远也就不分开了
儒家启蒙教育读本《弟子规》在开篇总叙部分,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遵守“孝道”和“悌道”。毫无疑问“孝”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居首位,而讲求“悌道”,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无数庞大家庭和顺、友爱的极大智慧。
被中国百姓传诵千百年的《三让天下》和《田真叹荆》等故事,也正是兄弟友爱、履行“悌道”的典范。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出生时,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这是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周太王去世的时候,泰伯和仲雍也没有回去奔丧,这样季历就顺理成章继承了王位。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之地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非常仁慈厚道,他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礼让他,就非常努力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把王位传给了姬昌,姬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成全了父母的心愿,也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隋朝时候,有一户姓田的人家,家里有三个兄弟,老大名叫田真,老二名叫田庆,老三名叫田广。兄弟三人想要分家,把家里的钱财产业都议定了要平均分派。
堂前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非常茂盛,他们也议定了要把这棵紫荆花树均匀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还没等他们来分,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它知道将要被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来,我们兄弟三人还不及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不得了。其他二人也感到很惭愧。
三兄弟因这棵树受到教育,决定不再分家,日后都友爱同住。让人称奇的事,那棵紫荆树竟然重又像以前一样茂盛起来。
唐代诗人李华咏叹:“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至亲者莫若骨肉,手足之情既长且久。在这个世界上,若有一个人与我年纪相仿,跟我眉眼相似,同我血肉相通,该是多么神奇而亲切的事情!所以,珍惜我们的兄弟姐妹吧,勉励他就是勉励自己,扶持她就是扶持自己。
若能常怀兄弟姐妹之情,则敬亲爱亲之情也会随之蔓延扩大,一家人便能上下和睦,一片祥和。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大而言之,既然我们在这世间相遇,就应当视同兄弟姐妹,又何必在乎是否一母同胞呢?
犹记得,一根甜甜的雪糕,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哪怕将来天各一方,经年难遇,仍期待电话中会传来你真诚的问候。无论背景、身高、模样怎么改变,惟愿出走半生,归来之时,我们依旧是紧紧牵着彼此、笑容灿烂的少年。这一生,我可能没有值得羡慕的容貌和才华,但是我有最值得自豪的“兄弟之情”。
六天的时间过去了,从来没想到时间会过得这么快,大约是来到这里的每一天都很有意义吧。
儒源的日子美好得不可思议:天空中是自由飞翔的白鸽,水底是游来游去的鲤鱼,青草的香气在鼻尖萦绕,老师和同学们都带着微笑,我们每个人都很快乐。新的环境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安,反而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开心。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和学业的压力,心上的“泥土”慢慢洗净,我想,“桃花源”也不过如此吧。
一直在爸爸妈妈的羽翼下长大,这是我第一次和父母分别这么久,终于体验到了思念的滋味。晚上躺在被窝里,突然想到了李白那句“低头思故乡”,但是转瞬又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感觉又明朗了许多。
我有一点很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得宽容了许多。是儒源改变了我,是周围的环境影响了我。
感恩这里的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义淑班隋林爽
摄影:孔令伟
本期编辑:杜亚男、潘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