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源动态

校长论坛干货分享 | 王文湛教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12/1 15:29:17

 

十九大报告共32190个字,其中用362个字讲了教育,这在近年政府报告中所占字数最少,但是分量最重。

 

 

  • 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方针?
  • 如何在校园中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 如何全面加强德育建设?
  • 如何培养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
  • 如何加快教育现代化?
  • 如何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实力转变?



 

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授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暨传统文化进校园交流大会”上为大家带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精神强国,促进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彩分享。

 以下为王文湛教授分享节选

一、建设精神强国,促进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加强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方向,是教育的灵魂,它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系统化工程,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加快教育由量到质的转变,就能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从规模数量上讲我国是教育大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变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事业要从质量上取胜,达到一个新标准,迈向一个新台阶。

 

 

2、了解德育的内容。

201782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中要求中小学德育主要进行以下五方面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生态文明教育,五是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还要求通过四个途径进行育人教育,一是课程育人,二是文化育人,三是活动育人,四是实践育人。

 

 

3、科学地评价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面貌。

我国当代中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知识丰富的特点,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历届中小学生都要高,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他们的主流思想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因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知行脱节,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个别中小学生有恶习,甚至犯罪。

在这种现状下加强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十九大再次提及,分为三个层面,24个字。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行为的准则,道德的规范。它是提给全社会的,提给每个老百姓的。

价值观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5、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便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叫文化?狭义的解释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工作态度、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等;广义的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的和物质的财富总和。作家梁晓声先生讲了四句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讲了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中央的文件要求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贯穿于启蒙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类教育。

学校要绿化、美化,优化学校的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失去了校园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主任讲,“给我10个北大的学生、10个清华的学生,我同他们交谈10分钟,就可以区分哪几个是北大的,哪几个是清华的学生,要问我的依据是什么,两校文化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不同,两校学生的表现也就不同”,可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文化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滴水穿石的、无处不在的。

 

 

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开展?学校要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成为绚丽多彩的花园,成为少年宫,成为影剧院,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学生,让学校充满书香,花香,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在育人,学校的文化建设既有硬件又要有软件。硬件指办学条件,软件是指办学理念、校风、学风、老师,硬件软件都重要,比较起来软件更重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校长的责任,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把校园文化搞好,学生在里面生活起来自然会受到感染。

学校文化建设遵循如下原则:

  • 第一、要宣扬正能量,给老师学生以鼓舞、以方向、以力量;
  • 第二、要成为宣传党的方针的阵地、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场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桥梁;
  • 第三、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塑造楷模、崇尚科学、学做真人;
  • 第四、要绿化、美化、优化,以美育人;
  • 第五、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与时俱进;
  • 第六、要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人人有责,班班有份。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孩子要经得起成功的喜悦,经得起失败的教训,苦辣酸甜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财富,往往失败的教训对孩子的印象更深。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教育孩子认知自我,珍爱生命,调节情绪,规划人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建设。

新形势对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要具有创建班集体的能力,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做好个别思想工作的能力,帮助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组织各项活动的能力。

班主任要具有五个“镜”的意识,具有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平面镜、三棱镜的意识。

  • 有“望远镜”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未来,不仅考虑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情形,更要考虑他们今后的成长;
  • 有“放大镜”意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和变化;
  • 有“显微镜”意识,要善于观察过细的工作,把工作做得全面,防患于未然;
  • 有“平面镜”意识,要求班主任要客观公正求真务实,把“花环”戴在每个学生的头上;
  • 有“三棱镜”意识,工作精雕细刻、点点滴滴刻苦钻研。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校长应当是教育家、应当是读书人、应当是创业者、应当是老师和学生的贴心人,校长强则学校强。

教育是学校的基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一位好校长的带领就会有一个好的学校,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校长要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成为教育建设改革的排头兵。

给校长的两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要对老师家访。

学校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家访,我建议校长要对老师家访。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到老师家里看一看,跟老师聊一聊,了解他们工作以外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对于调整老师的工作状态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让老师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长们可以试试,校长心中有老师,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祖国,祖国心中有人民,这样便能形成爱的循环。

第二条建议:要坚持听课。

有条件的可以讲,没有条件的可以不讲,但课一定要听。课题教育的全局,教学课堂的必要,校长一定要了解,不了解全局如何引导?校长不仅要进得了课堂,还要讲得出名堂。要牢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校长的职责。

 

 

已经80岁高龄的王教授精神矍铄,浑身散发着智者的儒雅和洒脱,整整2个小时的分享,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清晰缜密的思维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娓娓道来,引起现场校长们的强烈共鸣。

王教授的分享像一场甘霖,给我们带来了实现德育工作在校园落地的有效方法;他为弘扬中华文化孜孜不倦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给我们带给的不仅是知识的引领,更是生命觉醒的教育。

 

摄影:孔令伟

本期编辑:潘倪梦